/images/main_pic/des_bottombig.jpg

目的地

Latte Stone Park

拉堤石公園
拉堤石(Latte Stone)是查莫洛人(Chamorro) 蓋房子時用來當基柱的柱石,最早可追溯至公元 500年。這種建築工藝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直是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的獨特標誌。 原來的拉堤石是由兩部分組成的,由下半部支柱(Halagi)以及上半部由珊瑚石灰岩製成的石帽 (Tasa) 組成,材料從珊瑚取得,通常是從幾英里外的採石場或礁石運至該處進行構建的。 根據傳統,古代查莫洛人的遺骨和他們的財產,如珠寶或獨木舟等,都會被埋在石頭下。 拉堤石備受當地人重視,對之奉若神明。 擅闖拉堤石遺址的人可能會遇到古老查莫洛人神靈(Taotaomoa)的攻擊。 今天,在關島北部仍可見到不少拉堤石的遺址。 拉堤石的複製件和影像在馬里亞納四週也隨處可見。 豎立在中阿加尼亞的拉堤石公園內的8根石柱,是從關島南部內陸的Me'pu地區搬移過來的。

拉堤石公園


 

 

Two Lovers Point

戀人岬
戀人岬。 在西班牙統治時期,一對相愛但又被阻撓的戀人在這海角高崖一同跳崖殉情,寧死也不願分離。 傳說(Puntan Dos Amantes)是這樣的:由一位富裕的西班牙貴族和查莫洛大酋長女兒所生的一個女兒,按父母之命,被強迫許配給一位西班牙軍官。 女兒感到傷痛無比,獨自一人沿著海灘散步以解憂愁,遇上了一位年輕的查莫洛男子,並一見鍾情。 當她父親發現了她們的戀情後,他要求女兒要嫁給西班牙軍官,她選擇了離家逃跑,並和她的查莫洛情人相會在她們第一次邂逅的海涯。 當發現女兒出走後,她父親告訴軍官說,她被人綁架了,軍官即派出西班牙士兵去救她,並去捉拿那查莫洛男子。 女兒和那青年見追兵趕到,他們把頭髮綑綁在一起表示永不分離,然後一同跳崖殉情。 在今天的戀人岬遺址,修築有一個在海崖邊向外伸出的展望台,俯身即可俯視崖石下壯觀的景色和杜夢灣的美景,令人嘆為觀止!

戀人岬


 

 

Padre Diego Luis de San Vitores
Vitores2

西班牙神父 Padre Diego Luis de San Vitores
西班牙神父 Padre Diego Luis de San Vitores 帶領耶穌會傳教士於1668年來到關島。 1672年,Padre San Vitores 和他的菲律賓助手,在杜夢灣酋長Mata'pang的妻子請求下為其初生的女兒施洗禮,但洗禮事先未得到酋長的同意,酋長一怒之下殺死了Padre San Vitores 和他的助手。 Padre San Vitores 的死,導致西班牙對關島進行大規模戰爭,幾乎導致查莫洛人滅族。 此後,天主教會繼續對關島人施加強大的影響力。 杜夢的 Padre San Vitores 路即是以該神父的名字命名的。 如今在關島珊瑚礁酒店和帆船餐廳之間位置,矗立著一座聖壇,建有 Padre San Vitores 為酋長女兒施洗的、背後站著其母親和揮劍的酋長的雕像。 左上角的神父Padre San Vitores 雕像,矗立在 San Vitores 路的杜夢天主教教會的庭院內。

Padre Diego Luis


 

 

Plaza de Espana

西班牙廣場
位於中阿加尼亞的西班牙廣場,曾是西班牙佔領時期總督府的所在地。 宮殿的大部分主體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奪關島的阿加尼亞砲戰中被摧毀。 迄今只留下三處殘餘遺蹟,包括三拱門入口 Almacen (Arsena);Azotea (後門廊),以及朱古力屋。

西班牙廣場


 

 

San Antonio Bridge

聖安東尼奧橋
橫跨阿加尼亞河的聖安東尼奧橋(To'lai Acho或稱石橋)是由西班牙在1800年所建造的。 原橋經歷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阿加尼亞砲戰仍倖免於難,戰後被繼續使用。 在1945年阿加尼亞進行重建時,小河被填平了,石橋則留在了原址,今天矗立在位於從阿加尼亞碼頭開往海軍陸戰隊路對面的一座小公園內。 在橋的北面,人們會看到關島傳說中的「美人魚塞麗娜」的雕像。

聖安東尼奧橋


 

 

Tailafak Bridge

西班牙古橋(Tailafak Bridge )
[1]西班牙古橋是El Camio Real - 古老的西班牙沿海路(從阿加尼亞到Umatac)眾多小橋樑中的其中一座。 古橋建於1785年,是為數不多的西班牙原建築的其中之一。

西班牙古橋(Tailafak Bridge )


 

 

Dulce Nombre

聖母瑪莉亞教堂
這裡是關島第一座天主教教堂,聖母瑪莉亞教堂於1669年在中阿加尼亞建立。原來的教堂是1669年至1670年建成,由查莫洛人在神父Padre Diego Luis de San Vitores 帶領下,在當時阿加尼亞的首長-卡普哈酋長所賜的土地上興建。該座教堂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為美國準備重奪關島的阿加尼亞砲戰中被摧毀。現今的教堂是於1955年至1959年在舊址上重建的。

聖母瑪莉亞教堂


 

 

Chief Quipuha Park

卡普哈酋長公園
在神父Padre Diego Luis de San Vitores 帶領耶穌會士1668年到來時,卡普哈是當時阿加尼亞的酋長。他接納了天主教,並且成為第一位接受洗禮的查莫洛人酋長。作為當時查莫洛母系社會的高層男性成員,卡普哈在獲得部落最有權力的女性的建議和同意下,有權發布命令。他給予了一塊土地來興建關島上首座天主教教堂。現時他的塑像矗立在海軍陸戰隊路上阿加尼亞交通環島中央的卡普哈酋長公園內。

卡普哈酋長公園


 

 

Fort Santa Agueda

Santa Agueda 碉堡
Santa Agueda碉堡建於 1800年,居高臨下,俯瞰阿加尼亞灣和阿加尼亞城。 Agueda 碉堡的炮台原本用於守護阿加尼亞港口,和利潤豐厚的帆船貿易,直到美西戰爭於1898年爆發。 當年,美國軍艦憑藉強大火炮攻擊力闖入阿加尼亞港口,阿加尼亞於次日即告投降。 Santa Agueda 碉堡的遺蹟位於阿加尼亞高地,毗鄰總督官邸。今天,昔日古老的西班牙大砲仍然遙指阿加尼亞灣,氣勢不減當年!

Santa Agueda 碉堡


 

 

Fort Nuestra Senora de la Soledad

Nuestra Senora 碉堡
Nuestra Senora 碉堡是西班牙於19世紀建的最後一批堡壘中的一個,以守護西班牙的帆船貿易。 座落在Umatac南的懸崖上,可以俯瞰一望無際的灣景,視野極佳! 該碉堡於1995年重建,時至今日,Nuestra Senora 堡的砲台仍然指向太平洋和Umatac灣 - 1521年麥哲倫曾於那裡上岸,從而開啟了關島和西方世界的第一次接觸。

Nuestra Senora 碉堡


 

 

Fort Santo Angel

Santo Angel 碉堡
Santo Angel 碉堡是Umatac地區四個西班牙碉堡之一,並且是現存碉堡中最古老的一個。 位於Umatac灣西北尖的崖石上,Santo Angel 碉堡更像一座瞭望台,而非軍事要地。 時至今日,僅餘殘垣敗瓦。 隨著帆船時代的結束,Santo Angel 碉堡日漸殘破,第三個且是更小型的瞭望台San Jose碉堡,建在了Umatac北面海邊上。 但到了1850年,這兩個碉堡均已成了一片廢墟。

Santo Angel 碉堡


 

 

Sumay Cemetery

蘇邁公墓
蘇邁曾經是一個繁華的港口和興盛的海濱社區,西班牙、法國、德國、日本、英國、俄羅斯和美國船隻經常往來。 當日軍戰機在1941年12月轟炸關島時,蘇邁是被轟炸的第一條村落。 村民紛紛逃入附近的叢林,從此不被允許返回家園。 整條村莊幾乎被破壞殆盡。 後來在美國軍隊進駐關島期間,軍方將蘇邁劃為海軍基地的一部分,並一直保留了當時的建築樣貌直至今天。 留下的舊村落許多是原來的西班牙佔領時期的墓地。 墓石上刻著查莫洛和西班牙語的墓誌。 年代最久遠的墓誌上刻著生於1812,死於1890年。

蘇邁公墓


 

 

Merizo Bell Tower

馬利索鐘塔
馬利索鐘塔(Kampanayum Malesso)修建於1910年,由神父Cristobal de Canalas負責興建,以幫助提高馬利索村民的生活素質。 該塔採用石塊與水泥興建,每當有重要的宗教節慶、傳教活動、鄉民聚會時,就可以聽到鐘聲隆隆作響。 雖然目前馬利索鐘塔已經停止使用,但依舊是馬利索村民心中重要的精神象徵,來到關島南部不妨前往馬利索鐘塔走走吧。

馬利索鐘塔


 

 

Pacific National Historic Park

太平洋戰爭國家歷史公園
關島太平洋戰爭國家歷史公園建於1978年8月18日,以紀念參加二戰太平洋戰場英勇的戰士和他們所做的重大犧牲,以及用作保護和了解當地的自然美景和具歷史價值的地方。 Asan海灘(圖示)公園內六大景點之一。該海灘是1944年美國登陸關島,從日本侵略士兵手中奪回關島的主要搶灘點之一。 其他景點還包括有Asan村、Piti、Mount Chacho、Alifan和 Agat 的Gann Point。 遊客仍然可以看到日軍沿海岸線佈置的火炮、碉堡、洞穴等遺跡。 Asan俯視尼米茲山(左),可一覽海灣和登陸地的壯麗景色。 太平洋戰爭國家歷史公園遊客中心和博物館目前位於Asan海灘公園的北面,但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將被搬遷到Asan眺望台。

太平洋戰爭國家歷史公園


 

 

Japanese World War II Landmarks

日本二戰地標
有許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的砲台、洞穴、散兵坑和碉堡以及沉船和飛機(日本和美國均有)仍然散佈在關島各地,靜靜地躺在關島清澈的海水下。 日軍在杜夢灣 Piti、Agat的Gann Point 和Gun Beach 沿海村落佈置的火炮,遊客均可步行前往一覽。 設在 Gann Point 的火槍暗壕由交錯的隧道互連,形成堅不可摧的火力網,如果從海上進攻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最終美軍坦克暗渡陳倉,從後面逼近摧毀了日軍防線。 另外,日軍在拉堤石公園的地洞內,強迫查莫洛、沖繩和韓國的奴工構建了一個大型的地道網絡。 通往地洞的入口,例如在阿加尼亞的拉堤石公園內的一個入口,在島上仍然隨處可見。 遊客可以潛水和浮潛的方式,去水底下一探沉沒的船舶和飛機的神秘面紗。 被俘的一架日軍二戰小型潛艇在阿普拉港外沉沒,後被打撈上來,現於蘇邁灣的海軍博物館中陳列。

日軍二戰地標和遺蹟


 

 

War Dog Memorial

戰犬紀念館
戰犬紀念館「忠義犬」,位於蘇邁灣相鄰的海軍基地,以紀念在1944年服役於海軍陸戰隊的杜賓犬,這些杜賓犬曾英勇地帶領偵察隊、探索��穴和放哨。 在戰事中,共有二十五條杜賓犬被殺,它們被掩葬在了島上。 如欲了解更多資料,請查閱Louise Neumann 的戰犬紀念網站,或William W. Putney 撰寫的《忠義犬:二戰海軍陸戰隊的杜賓犬回憶錄》一書。

戰犬紀念館


 

 

Japanese POW Steps

日軍戰俘階梯
戰犬紀念館「忠義犬」,位於蘇邁灣相鄰的海軍基地,以紀念在1944年服務於海軍陸戰隊的杜賓犬,這些杜賓犬曾英勇地帶領偵察隊、探索洞穴和放哨。 在戰事中,共有二十五條杜賓犬被殺,它們被掩葬在了島上。 如欲了解更多資料,請查閱Louise Neumann 的戰犬紀念網站,或William W. Putney 撰寫的《忠義犬:二戰海軍陸戰隊的杜賓犬回憶錄》一書。

日軍戰俘階梯


 

 

Santo Papa as Juan Pablo Dos Monument

教宗紀念像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紀念青銅像豎立在阿加尼亞中央,以紀念他於1981年訪問關島,這是向耶穌會士自17世紀踏足關島以來,首位教宗訪問關島。 青銅像位於西班牙廣場和斯金納廣場交界、以他命名的聖若望•保祿二世街道上,那裡是教宗在1981年2月舉行的彌撒的地點,青銅像會每隔12小時旋轉一周。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


 

 

Statue of Liberty

自由女神像
這尊自由女神像複製件,矗立在阿加尼亞港口入口的 Paseo de Susana,入港的船隻從遠處即可眺見。 該座雕像是由美國男童軍會在1950年建立,以慶祝其40週年的紀念。

自由女神像


 

 

/images/main_pic/des_bottombig.jpg
Check Availability: